
集裝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,當時歐洲貨船在非洲、南美洲等地還需要進行手工裝卸,費時費力且不安全。1890年,美國人馬爾科姆·麥克林托克發明了一種便于裝卸及安全運輸的集裝箱,從此集裝箱改變了貨運的方式,深刻改寫了貿易的格局。
隨著全球貿易的發展,集裝箱也越來越普及,至今已成為物流的標配。集裝箱主要有20英尺(20ft)、40英尺(40ft)兩種尺寸,通常還有其他的非標準尺寸;配合貨柜拖車可以在陸路上運輸,同時也可以通過集裝箱碼頭實現船舶、鐵路等不同交通方式的互聯互通。在貿易中,集裝箱的應用極為廣泛,貨物種類包括:化工原料、輕工制品、大型機械、汽車等等,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可以通過集裝箱運輸。
集裝箱除了運輸作用外,還有許多其他用途。比如,作為海邊旅游景區的衛生間、商店、餐廳、公共圖書館等;也可以堆疊起來作為臨時住房、辦公室、展覽館、學校等,其靈活性極高。
不過,隨著集裝箱的普及,也出現了一些問題。比如,一些為了減少海上運輸時間,會采用“堆高添密”的方式對貨箱進行堆疊,因此一些貨箱安全隱患較大,造成一定的安全風險。同時,集裝箱的過度使用也會加劇資源消耗、環境污染等問題,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合理使用和處理廢棄集裝箱等可持續發展問題。